“棚改精神”催生“棚改速度”
发布日期: 2017-08-16 浏览次数: 次 字号:[ ]

   棚改一期、二期项目圆满完成征收改造;

  棚改三期跑出“加速度”,丹西街道原办事处区块改造项目实现100%签约;

  棚改四期项目规划红线图已确定并对外公布,丹西街道启动意愿征询工作;

  我县棚改累计启动改造面积59万平方米,完成征收改造34万平方米……

  自棚改工作启动以来,全县上下特别是棚改一线工作人员充分发扬“抓铁有痕,踏石留印”的铁军精神,以“走遍千家万户、了解千差万别、说尽千言万语、想尽千方百计”的工作作风,身沉一线,讲政策、剖难题,用真心和真情实现了和谐拆迁,以实干之风一次次刷新“棚改速度”。

  一直坚持“民为本”

  近日,文昌小区区块棚改项目完成签约549户,签约率100%。该处房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,由于年久失修,台风季节经常漏风漏雨。“一楼经常漫水,楼道狭窄,住着潮湿阴暗,早想换个新环境了。”60多岁的居民王师傅说出了许多棚改户的心声。

  棚改工作是一项利在当前、惠及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,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住房安全、居住环境改善以及城市面貌改观、品位提升。我县根据民生诉求和发展需求,抓住机遇,专门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,并设立办公室;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棚改征迁工作机制;抽调40多名优秀干部,分成6个工作小组,实施成片危旧房为主的棚户区改造工作。

  为了打赢棚改这场攻坚战,各级领导身先士卒、亲力亲为,县棚改办、县征收办、各镇(乡)街道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,夜以继日,扎实苦干。县棚改办负责人说:“棚改是为民谋福的民生大工程,融资工作再困难,我们也必须尽全力做好资金保障。”县房征办副主任欧乾震因为忙征迁,儿子高考前夕都未能抽出时间照顾;县房征办的胡海江放弃节假日,每日起早贪黑,走实地、访户情、唠家常、做服务。“只要被征迁户满意,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。”胡海江说。

  老百姓对棚改工作看在眼里,记在心头。丹西街道办事处区块改造项目签约首日,居民柴师傅将一封感谢信交到工作人员手中。“这区块情况复杂,工作人员不厌其烦,逐户上门,一遍一遍地耐心讲解政策,我非常感动。”柴师傅说。

  “危房蜗居旧换新,棚改政策民为本。国家埋单解民困,万家欢腾颂德政。”90多岁的离休干部郑巳扬为我县棚改工作赋诗一首。

  一心扑在“棚改中”

  拆迁工作,被称为“天下第一难”。棚改中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,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。“棚改面对的工作对象形形色色,有老有少,有残有孕;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多又‘奇葩’,比如房子主人频繁换,查找房产证需要顺藤摸瓜。”县棚改办工作人员葛锋如是说。

  把棚改工作当事业,咬定目标不放松。只要参与棚改的工作人员,都树立了必胜的信心,以热心细心耐心来对待这份工作。他们充分利用中午、晚上和节假日休息时间,上门为征迁户讲政策、解疑问。自称棚改“新手”的石浦镇征收办主任吴文敬,经常半夜三更打电话咨询县征收办专家研究相关政策,女儿脚摔伤了、无法走路,他未能亲自照顾其上学。

  不少人对棚改抱有一定的质疑态度,工作不配合,怎么办?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上门沟通。在丹西街道原办事处区块棚改中,裘美娟、陈金榜、黄琴、叶海静等工作人员默默无闻,任劳任怨,在被征收人家门口一直等到其下班回家,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感化。

  “大家充分发扬不怕吃闭门羹、不怕碰钉子、不怕绕弯子、不怕受委屈‘四不怕’精神,既活用政策法规等‘大处方’,又采取讲真心、拉家常等‘小偏方’,才使棚改抓出成效。”县棚改办负责人说。

  一切晒在“阳光下”

  近日,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行政判决书,驳回了我县罐头厂区块6户被征迁户的诉讼请求。据了解,因补偿金额与期望值差距较大,该6户被征迁人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。经法院调查取证及开庭审理举证,认为该房屋征收决定及补偿事实清楚、程序合法、补偿利益到位,因此驳回该6户被征迁人诉讼请求。

  县房征办负责人表示,棚户区改造涉及相关市民切身利益,将严格按照房屋征迁补偿政策,全力做到一个政策执行到底、一把尺子量到底、一个标准面向群众。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,将尽最大努力满足,对于不合理的要求,绝不乱开“口子”。

  “建立公平公正的标准,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,这对棚改工作异常重要。”县棚改办负责人介绍,以前有些征迁项目存在老百姓闹一闹、拖一拖,就多点赔偿的现象,在象山的棚改中是不存在的。所有文件全部公开,所有补偿方案全部公告公示,土地房屋由专业测绘机构全面测绘,房屋价值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,评估机构由老百姓从名录中选择。就连所有人补偿款多少,只要输入身份证全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。

  入户评估是签约前至关重要的一步。为防止评估工作出现差错,切实保障被征收户利益,县房屋征收办会统一组织评估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,出台考核实施办法,并定期召开评估联席会议,商讨评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 “疑难杂症”,真正做到实事求是、公开公正。